恋爱宝典

真正厉害的父母,育儿从不靠讲道理,而是这2个字

时间:2020/10/8 10:48:15   人气:785
真正厉害的父母,育儿从不靠讲道理,而是这2个字
每次我想更懂你,我们却更有距离。
是不是都用错言语,也用错了表情?
 
也许无数父母,都对这句歌词深有感触。
 
我的闺蜜安安就说,这是她和儿子的相处写照。
 
母子俩经常因为意见不一致,产生很多隔阂,安安面对孩子的「叛逆」,更是焦虑值爆棚。
 
我就接到过她的求助电话:“儿子现在整天嚷着不想去上学,我真的是头疼。”
 
原来,自从给孩子转到国际学校后,他就开始三天两头的请假、早退,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。
 
但真的要带他去看医生,孩子又不愿意去了,就是要回家。
 
为了让孩子去上学,一家人是软硬兼施,依然没啥效果。这让她感觉很无奈——
 
“该说的道理我都说了,他就是不听。我简直要崩溃了,我感觉我根本不会做妈妈。”
 
我问她是怎么和孩子沟通的。
 
安安说,「就跟大多数家长一样,说上这个学校有多么不容易,爸爸妈妈费了很大力气的,不去上学怎么行呢。」
 
我又问,孩子每次听到这些话是什么反应?
 
安安说,「他一开始还会反驳我,后来就不怎么和我讨论,都无动于衷了......」
 
那么,这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?
 
我们可以看到,安安和孩子说的话,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问题,比如很难才能进入这所学校,爸爸妈妈付出了很多的努力......
 
但实际上,他们都走偏了。
 
因为重要的不是讲道理,不是说服,而是搞清楚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。
 
当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,和他感同身受的时候,也许就可以看到转机了。
 
安安听了我的分析后,很疑惑地说:那不就是共情?我知道的,我平时也很少发脾气,都是苦口婆心,都是为了他好呀!
 
但这就是共情了吗?
 
真正的共情,是让你拥有看到对方正向意图的能力:
 
☞共情≠同情,用对方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感受;
☞共情≠比惨,把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去倾听;
☞共情≠说教,去觉察和接纳对方的情绪反应;
☞共情≠建议,尽可能去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。
 
而反观安安的话语,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说教感,话里话外都是「因为我是长辈,我是对的,所以你要听我的」。
 
因此,当孩子再提出不上学的时候,我建议她用2321极简共情法和孩子聊天。
 
孩子说:“妈妈,我觉得我适应不了这个学校。”
 
妈妈重复说:“你觉得新环境你适应不了?”
 
孩子说:“是的,我觉得我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话。”
 
妈妈:“哦,跟新同学说话你有点害羞。”
 
你有没有发现,本来孩子是不想上学,在共情的过程中,背后真正的原因出现了:他很难跟新同学相处。
 
通过十来分钟的共情谈话,孩子自己放下了要转学的念头,尝试和新同学们相处,最后慢慢融入了这所学校。
 
这种方式,就是2321极简共情法中的——反馈感受。
 
这样做的好处是,当我们试着去接纳对方后,会更容易知道对方内心真实的想法,从而为解决问题找到切入点。
 
这其实也是我们在与无数焦虑的父母沟通过程中,逐渐摸索出一些快速掌握共情能力的方法。
 
这么多年来,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共情的魅力:
 
有新婚的妻子,通过「共情」,理解了婆婆的委屈和焦虑,婆婆也开始向她吐露心声,现在“婆媳关系”比真母女还亲密;
 
有年轻的妈妈,通过「共情」,看到了孩子总是“对着干”真实意图,并帮孩子表达出来,孩子也在被看见中,学会了“守规矩”;
 
有无助的丈夫,通过「共情」,体会到妻子回归家庭后并不快乐,于是鼓励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,找到了自己的价值……
 
类似的故事,还有很多很多。
 
如果你希望通过「共情」化解关系难题,欢迎加入看见“爱情管家”平台上架的《共情的力量一书一课福利包》。
 
这个“福利包”包含1本实体书+1堂70分钟精品课。这一次,我们不做学术研究,只传递自己的实战经验,帮助你掌握共情的要领,找回共情天赋。
 
☞1堂70分钟精品课:教你“2321极简共情法”,帮你成为自己生活的专家。
上一条:一碗烂面条,暴露了婚姻的真相
下一条:什么样的男人能让女人越活越漂亮?
孙老师 蔡老师 孙楠老师 赵老师

苏公网安备 32048202000360号